强化CT检查时行过敏试验临床价值不大

时间
2007-01-31

对于CT,大家并不陌生,它是疾病诊断过程中常用的检查项目。增强CT扫描则是在CT扫描时对患者注射CT对比剂,以增加CT图像的对比度,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一种手段。如今,CT对比剂已成为放射显像领域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,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。然而,大众对于强化CT对比剂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欠缺。为此,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工程学会数字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学组组长、宣武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坤成教授等业内专家。专家们认为,对对比剂行过敏试验并没多大意义。

注射CT对比剂无须做过敏试验

国内医学放射领域知名专家之一的李坤成认为,国内医院一直在做的CT对比剂“过敏试验”没有临床意义。

据李坤成教授介绍,CT对比剂的不良反应,如呕吐、瘙痒、荨麻疹、休克等,并不是真正的过敏反应,而是一种“类过敏反应”。因为过敏反应都有“致敏源”,而CT对比剂的类过敏反应却没有清楚的“致敏源”。为什么会发生类过敏反应,现代医学并没有研究清楚其发生的机制原理。在临床实践中,有些人注射小剂量CT对比剂时没有不良反应发生,但大剂量注射时却有不良反应发生;而有些人注射小剂量的对比剂出现不良反应,但在大剂量注射时却又安然无事。不同体质的人对CT对比剂的反应不一样。

李坤成教授指出,临床诊断中,CT对比剂的“过敏试验”没有临床价值,国际上已经不再要求做过敏试验,我国新的《药典》也取消了要在注射CT对比剂前进行过敏试验的条款。然而,国内部分医院还在大量做这一过敏试验。他分析认为,这主要是由于医院一直有做“过敏试验”的习惯,这一“过敏试验”虽价值不大,但也起到了“安慰患者”的作用。实际上,CT对比剂的“过敏试验”不能预测患者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。

北京佑安医院放射科崔雄伟医师也介绍说,CT用造影剂由于含碘离子,因此与青霉素一样,存在着过敏反应的可能,但是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远远小于青霉素类药物,而且现在大多数医院都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,其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,所以一般不必担心。虽然有部分医院在做CT增强扫描前会做碘过敏试验,但由于其效果并不确切,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不做这个试验了。

预防措施得当,CT对比剂使用安全

患者在做强化CT造影时,都要签一个“知情同意书”,其中列明了种种不良反应,很容易让患者产生畏惧心理。

李坤成主任认为,作为诊断性药品,CT对比剂不可避免地也有不良反应,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,如休克的比例大概仅有千分之一,并且在国内的大型医院中,CT对比剂的使用已经和国际上同步,基本上都是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,以其通过降低造影剂的渗透性、电离性及化学毒性而达到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目的。另外,医院一般在患者做增强CT造影之前,就预备好脱敏药,如地塞米松等。医院只要按规定采取了预防措施,患者就不用对此过于担心。

据介绍,在发达国家,像优维显等非离子型对比剂的临床使用率约为70%~80%,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使用率已达到20%~30%,而在我国的一些基层医院,不良反应较大的无机碘仍然在使用。专家认为,这种差异的出现,其原因与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部分医务人员的“过敏试验”情结有关。

链接

CT对比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

△预防

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及甲亢史,甲亢患者应控制病情后再行造影检查。如患者经济条件允许,尽可能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,同时给患者讲解造影有关知识,消除恐惧心理。注射对比剂前可预先使用抗组织胺药(扑尔敏2~4毫克)及糖皮质激素(地塞米松2~5毫克)。

△处理

轻度反应:安静休息,吸新鲜空气,大量饮水,服抗组织胺药,或静脉注地塞米松,严密观察30分钟。

中度反应:对无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甲亢患者,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,静脉注射地塞米松,吸氧、保暖。

重度反应:继续上述方法处理,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参加抢救处理,对血压下降、心跳微弱者用盐酸肾上腺素、阿拉明、多巴胺等,对呼吸困难者,选用呼吸中枢兴奋剂,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,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。